最新在线精品国自,国产亚洲aⅴ在线电影,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三上亚悠在线精品二区

首頁 > 向人民報告

豐產豐收的邵陽“糧”策

12月13日,國家統計局發(fā)布2024年糧食產量數據。湖南交上沉甸甸的“答卷”,全省糧食總產量615.6億斤、增長0.3%,完成年初既定目標。

作為糧食生產大市,從2020年起,邵陽的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連續(xù)4年位居全省第二,連續(xù)3年被評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市。

▲邵陽是全省糧食生產大市。(圖源:邵陽市人民政府網)

不得不提的是,邵陽地處“衡邵干旱走廊”,糧食生產的條件并不占優(yōu),能連續(xù)多年穩(wěn)坐全省糧食生產“二當家”位子,沒幾把“刷子”是不行的。

“糧袋子”充實,是邵陽市委、市政府及多方合力的結果,但觀潮君擬從一個新的視角,來剖析曾經的“干旱走廊”蝶變成“金色糧倉”的奧秘,從一把推動糧食生產的“非主線刷子”,來觀察邵陽踐行國之大者、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的舉措和決心。

立法+監(jiān)督,守牢安全“紅線”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權力機關,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與糧食生產似乎并沒有直接關聯。

但在邵陽市,人大系統卻成為了護航和助力糧食生產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邵陽市充分履行人大職責,發(fā)揮立法和監(jiān)督兩項職能作用,做好“水”和“地”兩篇大文章,賦能糧食生產。

水是糧食之本。

邵陽境內主要河流包括資江、邵水等,對當地生產生活、農田灌溉等有著重要作用,但該市卻面臨水資源分布不均,季節(jié)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等現實。

▲邵陽,一灣資水繞城行。(申興剛/攝)

為了做好“水”文章,邵陽市人大常委會從保護母親河資江入手,協同婁底、益陽,探索跨區(qū)域協作解決源頭保護、水污染防治等問題。

2022年3月1日,湖南首次協同立法的項目成果之一——《邵陽市資江保護條例》開始施行,為邵陽守護母親河再添法治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邵陽市人大常委會圍繞多部法律法規(guī),持續(xù)開展執(zhí)法檢查,實現水、土壤、大氣、固廢四個領域執(zhí)法檢查全覆蓋,為全市糧食安全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邵陽市大祥區(qū)雨溪街道集中式育秧大棚。(圖源:中國網)

“晚稻豐收了!”邵陽種糧大戶劉剛要日前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一條“鐵?!摈閼?zhàn)田野的照片,分享豐收的喜悅。

在利好政策推動下,邵陽的田野,有了越來越多的“劉剛要”。

2024年,邵陽市積極落實耕地地力補貼、雙季稻補貼、稻谷目標價格補貼等惠農政策。

同時,出臺了《邵陽市2024年糧食油料生產考核獎補辦法》,市政府安排資金1200萬元重點獎補優(yōu)秀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現代農機合作社等現代農業(yè)經營主體。

▲邵陽市春耕生產現場。(呂曦東/攝)

這些惠農政策出臺的背后,都離不開邵陽市人大力量的推動。

比如,2022年5月,邵陽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全市糧食生產和耕地拋荒治理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市人大農業(yè)與農村委關于全市糧食生產和耕地拋荒治理情況的調研報告。

會議直面問題,提出了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多措并舉調動種糧積極性,探索糧食生產新模式等審議意見。

為杜絕“空頭支票”,推動審議意見“花開有果”,邵陽市人大常委會將全市糧食生產和耕地拋荒治理落實情況列入工作要點和監(jiān)督計劃。

通過常態(tài)化調研、督導的綿密用力,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耕地“非糧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大力量。

務虛+務實,助力產量“高線”

邵陽市人大系統助力“糧袋子”,努力做好“務虛”“務實”結合文章。

2023年來,邵陽市人大常委會全力推進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一年多來,全市824個人大代表聯絡站、19個基層立法點及13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陸續(xù)建成。

▲邵陽市雙清區(qū)東風路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的駐站代表到居民家中走訪。(李娟/攝)

“家里8畝稻田獲得豐收,平均畝產達到800公斤?!?今年的種糧成績,讓隆回縣羊古坳鎮(zhèn)雷峰村村民劉述堂很高興。

劉述堂說,能有這樣的收成,離不開隆回縣司門前鎮(zhèn)人大代表聯絡站邵陽市人大代表趙葉朋的幫助。

作為羊古坳鎮(zhèn)雷峰村超級雜交水稻科研基地的技術負責人,趙葉朋自2009年起,投身于袁隆平院士倡導的超級稻高產攻關項目。

經過多年摸爬滾打,他成長為水稻種植領域的專家。當地農戶有種田上的問題,都會來請教他。

▲趙葉朋(左)與農戶在田間察看水稻長勢。(李娟/攝)

來自邵陽市雙清區(qū)高崇山鎮(zhèn)短陂橋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的邵陽市人大代表付曾軍,同樣心系糧食生產。

作為短陂橋村黨支部書記,付曾軍看到農業(yè)領域仍存在基本農田流轉率不高等短板。

在2023年12月舉行的邵陽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付曾軍提出建議,包括建立機制促進土地流轉、提升農業(yè)機械化率、培育種植大戶、加快改造基本農田等。

這些建議,經過辦理落地后,助推了當地土地流轉, 助力“田長制”全面推行,調動了地方和農民保護耕地、發(fā)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邵陽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全市五級人大代表走進田間地頭,聚焦糧食生產,書寫了不一樣的“履職答卷”。

▲1月15日,邵陽市雙清區(qū)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圖源:雙清區(qū)人民政府網)

檢察建議是檢察機關保護耕地的有力武器。

今年4月25日,邵陽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行政違法行為檢察監(jiān)督工作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將檢察建議的落實整改情況納入法治政府建設考核內容。

“該項《決議》通過后,全市檢察機關發(fā)出的檢察建議受到高度重視,包括恢復耕地在內的各項問題整改速度明顯加快。”邵陽市人民檢察院行政檢察部負責人說。

▲4月25日,邵陽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現場。(李娟/攝)

今年上半年,邵陽市檢察機關發(fā)出耕地保護領域檢察建議11件,采納率達到100%。

而這,只是邵陽各級各部門積極探索多部門聯動守護糧食安全,建立協同保護工作機制的一個縮影。

領悟國之大者,讀懂“蝶變”故事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讀懂邵陽這個“蝶變”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更多思考。

確保糧食安全,需要多方合力。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剛剛閉幕,“持續(xù)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是當前我國農業(yè)政策的核心要求之一。

糧食安全并不只是農業(yè)農村部門的責任,需要多方合力、多層級加力,甚至需要在中央統籌下,實現不同地域之間的協調發(fā)展。

▲邵陽晚稻收割場景。(圖源:央廣網)

這也再次說明,糧食生產并不是單一的責任主體。

確保糧食豐收,既要靠“地”,也要靠“技”,更要靠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毫不放松抓糧食生產的戰(zhàn)略決策和有力推動。

邵陽市人大常委會積極“入局”,與市委、市政府同頻共振、同題共答、同向發(fā)力,既是職責所系的主動作為,也有對“大者”領悟的勇于擔當。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對國家大政方針的判斷力、領悟力和執(zhí)行力,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為糧食生產貢獻應有之力。

工作重點不同,務實要求一樣。

人民代表大會是權力機關,在實踐中不直接參與具體的事務性工作。因此,在不少人印象中,人大工作往往是更加“形而上”的。

但邵陽市人大系統卻用生動的實踐驗證了,務實不分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務實是一種工作作風,更是一種工作方式。

在現實語境中,很多部門的工作“實”字當頭。而這個實,不僅是工作內容的實,更是要求工作落地的實、工作效果的實。

唯有樹立追求實績實效的導向,我們的工作才能取得優(yōu)績優(yōu)效。

堅持創(chuàng)新實干,終會花開有期。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是馬克思唯物主義的經典論述。

▲7月17日,邵陽市高標準農田早稻搶收現場。(劉恩權/攝)

我們在工作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堵點,地方發(fā)展中也總會碰到各種困難、瓶頸,但只要敢闖、勇創(chuàng)、實干,總有柳暗花明之時。

“衡邵干旱走廊”是大自然留給湖南人的難題,也曾是困擾衡邵地區(qū)發(fā)展的桎梏。過去由于糧食產量低,曾一度逼著邵陽人從泥土之外的地方“刨食”,也才間接造就了聞名四海的邵商。

時至今日,過去的干旱走廊蝶變成了舉足輕重的金色糧倉,這其中固然有生產力進步、科技突破、基礎設施完善帶來的紅利,但當地人改變命運、不向惡劣生存環(huán)境低頭的精神,或許才是更為關鍵的因素。

邵陽市人大系統的主動作為,其實也是這種精神的映射。

如果我們在工作中遭遇困難,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只要不服輸、不氣餒,堅定信心、積極進取,花開終有期。

weixin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

官方新浪微博

掃碼關注

官方抖音號